美国参加朝鲜战争老兵麦克洛斯基:美国不应该去侵略别国!我们付出代价太大了。皮特-麦克洛斯基现在是美国加州一个县的律师。1951年,他曾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少尉排长到朝鲜作战过9个月。在三八线以南、北汉江沿岸的春川至水三里一带打过几场恶仗,终身难忘。

他清楚地记得,在一个零下几十度的严冬之夜,他布置士兵两人一组在前沿阵地的单兵掩体内布防,间隔三四米。每隔一个掩体有一人放哨。他每隔15分钟用步话机呼一下各个掩体放哨的士兵。半夜12时的一次呼叫,五号坑没有回应。派人过去一看,在上面放哨的美国兵已被志愿军侦察兵抓走了,下面的士兵仍在呼呼大睡。两边掩体内放哨的士兵仅几米之遥,居然没有发现。志愿军侦察兵的神出鬼没令美国海军陆战队称奇。
还有一次,他在一名牺牲的朝鲜战士身上找到一张照片。这名战士只有十七八岁,照片里有20余人,像是一张三代人的全家福。看着这张照片和已经死去的朝鲜士兵,他忽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想法:像自己这样一个牛高马大的美国兵,从万里之外到这里来杀死这个可怜的孩子,为了什么呢?这个朝鲜青年可能就居住在距战场百里之内的地方,照片里他的祖父母、父母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不该遭遇自己的孩子被打死的悲剧。
麦克洛斯基说,从朝鲜战场回来的人有好多年都不愿意向家人谈起战场上的情况。一直到年届退休,当年野战排的老伙伴们在一起聚会时,大家才爱回忆一下往事。麦克洛斯基后来也在战斗中受过两次伤。但他仍然非常佩服中国的军人。中国军队的装备这么差,但打仗十分勇敢,一往直前,不怕死。他说:“我尊敬他们超过尊敬我们自己的将军。”

从朝鲜战场回美国后,他从事法律工作,并在后备役部队里留到1960年。他从1966年至1982年连任八届美国联邦众议员。1972年他在八个州里与尼克松竞逐共和党总统提名。他对记者说:“我知道我不可能获得党内提名,但我要借竞选的机会宣传反对越战的主张。”他认为美国不应该去侵略别国,越南南北方要不要统一、如何统一是越南人的事,美国政府不应该把自己的青年人派到那里去打仗。1973年他同另一个众议员共同提议取消用于越南战争的拨款。
1975年,麦克洛斯基曾作为第一个访华的美国国会代表团成员到过中国,还见到了邓小平。他告诉邓小平,自己身上留有志愿军手榴弹的弹片,还是42军的战士给炸的。邓小平风趣地说,那时候我们称你们是“美帝国主义”。麦克洛斯基诚挚地对记者说,他希望美中日韩朝这些过去打过仗的国家今后永不再战,让这些国家的人民在美丽的河山之间永远和平地生活。
再战,让这些国家的人民在美丽的河山之间永远和平地生活。
退役中将特雷纳:美国军事战略由此发生变化!特雷纳先生在1985年退役时的官衔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将,现在大家仍称呼他“特雷纳将军”。从1985年到1990年,他先后任纽约时报的军事记者,NBC和ABC两大电视台的资深军事顾问,参加过阿富汗战争和海湾战争,以及南非、尼加拉瓜、乍得、中东等地冲突的报道。
1990年至1996年他在著名的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从事国家安全方面的研究。近两年自己创办了咨询公司,业务范围仍是国家安全。
特雷纳当时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一师的一名排长,1951年冬入朝。
在三八线南面,东海岸的昭阳江和西海岸的仁津江一带作战。1952年春天交战双方开始在板门店进行停战谈判,但谈判仍需由军事行动作后盾。特雷纳说,美国军方把板门店谈判开始后的战争称为后半段战争。从道理上讲,谈判已经开始,战争的激烈程度应该较前缓和,但事实正好相反,后半段战争的伤亡数超过前半段,战斗仍十分惨烈。
双方为从气势上压倒对方,表示寸步不让的决心,有时为一个战略作用并不十分重要的山头也多次来回争夺。
退役中将特雷纳说,在朝鲜战场上的“联合国军”享有绝对制空权,武器装备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国军队在战争前期主要靠轻武器作战,而且参差不齐,有的是二战结束时从日本人手上缴来的,有的是苏制的,迫击炮就算是连队最强的火力了,由于弹药不充分,他们只舍得对最关键的目标实施炮击。中国士兵还用炸药包对付坦克。到战争第二阶段,中国军队的装备有了较大改善,但与美军比,差距仍很大。中国军队善于运用夜战近战、迂回包围、围点打援等战术,打了很多胜仗。
在防守上,中国军队的坑道挖得深,使美军的空军优势大打折扣,志愿军的防线是较难突破的。
中国军队的后勤供应非常困难,马拉人扛,不像美军那样有卡车把武器弹药送到阵地附近。但是中国军队也因此获得了作战的机动性,只要人能走到的地方他们就可以作战。美军就不行,他们必须把阵地建在靠近公路的地方,如果公路被切断,他们就束手无策。
特雷纳还对记者提到,朝鲜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场没有打赢的战争。这使美国的军事战略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美国的内战到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都是以全胜凯旋,所以美国的军事战略从来都是以全面胜利为目标。朝鲜战争后,美国接受了求全胜反而得不偿失的教训,同时世界上也出现了核武器,有可能发生核大战的新现实,因而提出了“有限战争”的概念。只要不涉及美国生死攸关的国家利益,就不要去追求全面胜利。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越南战争,打到北方去的想法从没有占据过主流地位,美国一直都以保住越南南方的政权为目标。
原创文章,作者:李小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ssaaa.cn/article/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