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在近代枯木逢春,展现出勃勃生机。
而出于某些不为人道的原因,中国强大后,很多日本人担忧的认为
“如果走在南京街头并披露自己身份的话,会有麻烦!”
很多老外也很疑惑,中国和英国也吵过,和美国也闹过,为什么偏偏对日这么不友好?

原因用一句话形容它们再合适不过:“子如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一切都要从1937年说起,这年,中华大地卷起滚滚狼烟,匪寇如野兽般席卷华夏大地,同年12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南京事件。

有老外问:南京人依然因为当年的事仇视rb人么?言外之意,是日本人在南京会被找麻烦么?

一位华人的奶奶是灾难的幸存者,当时躲在深山里,逃过了一劫,他的回复,让人感到很揪心。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之前大树君的一个社会实验里已经得到了。
“一个女孩以日本人的身份在南京街头求助,看看南京市民会有什么反应。”

很多老人的态度都是“两国人民都是友好的”“那是以前的事,和你没关系”。
甚至还有一位老大爷说出了这样一句有深度的话““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但是铭记历史,不等于永远仇恨。”
这是一个好现象,正确看待历史,没有被仇恨蒙蔽掉自己的眼睛。

为什么我们不喜欢它们?因为自古以来,这个邻居不安分。
唐朝从文化和制度上给了它们很多,帮助它们从野蛮状态踏入封建社会,几乎算是它们文化上的养母。
但几千年来,它们从来没变过,野蛮与懦弱同在,卑鄙与压抑同存,无论何时,外表都是安静守礼的样子。

礼貌是平时的一种锁链和压抑,释放出来就是洪水猛兽。
为什么我们了解它们?因为我们有史书!从唐朝的白江口之战,到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再到抗日战争。历史与我们同在,我们与过去链接。

但是现在出现了一小波“滥好人”,总是说出诸如:“已经给了你很多钱了,还嫌不够?”这样盲目理性的话。
原谅的前提,是以承认错误并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为前提,它们做了么?
我建议离这些滥好人远点,因为他遭雷劈的时候,容易连累到你。

在电影里好人快把坏人打败的时候,总有一个滥好人跳出来大摆仁义道德原谅之类的话,结果坏人反扑的时候,这些滥好人却跑了。
“滥好人”的这种“大度”本质上倒是和鲁迅笔下的“麻木、冷漠”颇有些相似之处,是这些人软弱的借口。

我们的历史是提醒孩子们,骄傲,不思进取的后果,就是挨打!
这个事情就像一道伤疤一样,如果有人问起,国人会变得很严肃,并且很认真的如实相告。
当然,我们也不要忘记,有很多外国友人在当时努力帮助了我们!

南京沦陷期间,有二十多位国际友人,不顾威胁和警告,挺身而出,建立了二十多处收容区,拯救了数以十万记的难民。
德国商人约翰·拉贝是当时国际区的主席。他不仅建立安全区,而且还记录日记,保留罪证。
一个德国人在于它无关的纷争里表现出来的国际主义精神,让人动容。

时至今日,吾辈当自强。
历经此难后,为和平,为中华复兴,民族圆梦,为华夏民族的勃勃生机,自强!
原创文章,作者:千年等一回,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ssaaa.cn/article/5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