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称,2022年全球粮食进口费用或创下1.8万亿美元新纪录,但主要推动因素是价格和运输成本上涨,而不是贸易量增加。由于俄乌冲突影响,2022年以来,全球粮食价格已经达到了近10年最高水平。从种种反映看,全球粮食危机真的来了吗?
第一,地缘政治冲突。俄乌冲突相当于给国际粮食市场扔下了一颗“炸弹”。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别是世界最大和第五大的小麦出口国,两个国家的大麦、小麦和玉米供应量占全球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9%、14%和4%,两个国家谷物出口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上。市场预计,俄乌冲突可能导致乌克兰当地粮食减产超过50%。同时,俄罗斯又是全球主要化肥生产国,因美国制裁措施导致俄罗斯化肥出口受限,引发了全球化肥价格大涨。巴西等农业大国被迫减少化肥用量,因此可能导致未来减产。同时,俄乌冲突导致天然气价格上涨,天然气等能源供应价格上涨催生了尿素等农资价格上涨,化肥等农资价格的上涨,又催生了粮食价格的上涨。
第二,极端天气变化。粮食来源于农作物,由于农作物的生长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所以粮食生产是一个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既面临市场风险又面临自然风险。比如,由于去年恶劣天气情况,我国部分小麦生产中遭遇了病虫害、秋汛期、弱苗问题等。
据统计,2021年极端天气导致全球8个国家的超过2300万人口处于重度粮食不安全状态,远高于2020年15个国家的1570万人。同时,天气因素也会导致农民避险情绪增加,人为推进粮食减产。比如前段时间出现的割青麦现象,起因就是今年旱情较为严重,很多小麦生长品质较差,农民人为就算等到成熟后也卖不上好价格,不如趁没成熟,收割后以高价卖给饲料厂,减少损失。
第三,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据测算,2022年全球粮食进口支出预计将比2021年增加510亿美元,其中490亿美元是由于价格上涨导致的。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今年的粮食进口支出预计将减少5%。这意味着最不发达国家今年粮食进口的总量将下降超过5%。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从粮食安全的角度来看,表明进口国难以为不断上涨的国际成本买单,这可能预示着他们将难以应对价格上涨的局面。同时,尽管粮食价格上涨,但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对于农民来说,实际种粮利润在下降,农民的增产积极性会受到影响。
第四,全球粮食发展不均匀。目前全球200多个国家与地区,只有33个能做到粮食大体自给。全球的粮食生产和出口集中在12个国家,这12个国家粮食生产量和出口量占到世界的70%,构成了垄断市场。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资料显示,粮食产量充裕的国家以经济发达的地区居多,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欧盟、俄罗斯、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其粮食总产量、单产和人均占有量都比较高。近些年来,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不仅成为储粮大户,更控制了世界粮食出口量六成以上。背后的逻辑是谁掌握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
2022年以来,已经有阿根廷、哈萨克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等20多个国家出台了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近期,相关机构报告再次提醒市场,投资者可能低估了全球粮食危机的严重程度。相关国际组织统计,埃塞俄比亚等39个国家面临粮食危机或更严重不安全状况的人数在2016年至2021年期间几乎翻了一番。尽管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5月世界粮食商品价格有所下调,但小麦和禽肉价格走强,且总体仍比去年同期高出22.8%。目前看,现有市场化的应对措施或难以有效遏制今年和明年粮价的进一步上涨。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测,2022年世界谷物食用消费量预计不会受到影响,小麦库存将小幅增长,植物油消费量仍将超过产量,全球肉类产量将小幅增长1.4%,食糖产量预计将有所增加。意味着,总体看不会有较为明显的波动,但是对于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粮食价格引起的供应危机需要重点关注。
原创文章,作者:千年等一回,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ssaaa.cn/article/12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