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不容易,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遭到无端的挑衅,而往往这种挑衅是极其致命的,一旦处理不好,很有可能造成自己蒙受损失。该如何应对挑衅?古人教您五招,让您可以轻松化解。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俗话说“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我们虽然从未涉及江湖,却仍然身不由己,无论是在职场生涯还是生活之中,往往都会遭到别人无端的挑衅。挑衅是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的摩擦,也是矛盾发生的根源,是最难处理的情况之一。
针对别人的挑衅,我们应该秉承“无事别惹事,有事不怕事”的原则,在尽量不发生激烈冲突的情况下,完美解决问题。对于这一点,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下面我们就来深入谈谈:
一、置之不理
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一旦我们遭遇到挑衅,如果用过激的手段去对待对方,可能正中对方下怀,若是对其置之不理,对方则有可能会自讨没趣,最终将事件平息。
明朝时期,庄浪地方部落首领鲁麟,曾试图向朝廷要求担任大将被拒,致使其怀恨在心,以孩子幼小为由而擅离职守,自行回庄浪部落。面对该种情况,朝中便有人主张封他为大将,甚至还想将他召到京城。可尚书刘大夏却说:“鲁麟为人暴虐,且不善于管理部众,不会有任何作为,与其对他思虑再三,倒不如将其暂时搁置,再表彰其先祖,用以对其羞辱,让其反思。果不其然,不久之后鲁麟自觉没趣,心情便愈发抑郁,最后居然羞愤而死。
二、虽远必诛
现代网络上流行一句话叫做“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其实该句话是源自于汉代将军陈汤的话语,原句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虽远必诛”四个字,充分展现了一个国家的魄力,在面对挑衅时勇敢还击,往往是解决问题最直接的手段。
汉朝成立初期,一直饱受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袭扰,甚至汉高祖刘邦也曾被围困于白登山。至汉武帝时期,汉朝廷国力增强,汉武帝也主张驱逐匈奴,最终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封狼居胥山,彻底消除了匈奴之患。
三、以弱示强
何谓强弱?强者相对于弱者而言才是强,弱者相对于强者来说才是弱,二者虽然对立存在却仍然是辩证统一的。示弱可以让强者感到无所适从,无法令其感受到遭遇挑战的刺激性,从而打消其对自己的想法。
东吴宴会上,孙权召集群臣饮酒,孙权逼所有人一起喝酒,而虞翻却倒在地上装醉,孙权也只好表示理解。然而正当孙权要离席的时候,虞翻居然爬起来就要溜,气得孙权拔出宝剑就要砍死他。若不是众人阻拦,恐怕虞翻即将身首异处。毫无疑问,虞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向强者示弱,结果翻车的反面教材。故此,以弱示强是可以的,但要装的像一些才成。
四、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其实正是隐忍的最高境界,仇恨终将不会被岁月抹去,它也许会在某一时刻爆发,也许不是今日,却可能在明天。
春秋时期的齐襄公就是一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著名人物,襄公的九世祖哀公因为纪侯的谗言,被周懿王烹杀,成为齐国的一个大耻辱。齐襄公继位后,也经常以此为耻,随即准备消灭纪国。可当时的占卜师却告诉襄公说:“师丧分焉”,意思就是如果贸然出征,军队就会损失一半。齐襄公却对此置之不理,随即出兵攻伐纪国,令纪国灭亡。
五、发奋成为强者
强者之所以会成为强者,原因是其在某方面存在过人之处,如果弱者能够发愤图强,其实也能在努力之后成为强者。
明朝有一位奇葩父亲陈虎,曾经就培养出两个“出息”的儿子,两个儿子一个成为了进士,另一个则成为太监。为何两个儿子的命运会不同?完全是因为陈虎年轻时被一个太监暴打过,所以才培养一个儿子成为令家里“扬眉吐气”的太监,在此之后,他又被一名进士暴打,随后又将另一个儿子培养为“名镇一方”大进士。不得不说,陈虎平白无故被揍两次,却揍出了两个“人上人”的儿子,着实是令人钦佩。
人生遇到挑衅,一定要沉着冷静地面对,现代是法治社会,绝非的“伏尸二人,血流五步”的时代,因此发愤图强是必要的。总之一句话,人若是自己本身强大,必然会令任何人都不敢挑衅。
原创文章,作者:千年等一回,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ssaaa.cn/article/18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