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的泛称:厕所、溷、圊、厕、清、便所、毛司、灰圈、茅厕、茅坑、粪坑、沃头(先秦时期)、西间、西阁(古人认为厕所应设於西方或南方)、舍后(民间厕所多设於屋后)、更衣室(唐代已有)、雪隐(宋)、溷厕、厕溷、厕屋、厕轩、「五谷轮回之所」(《西游记》中孙悟空之戏言)、井屏(公厕)、屎坑(较俗)、「一号」、「大号」、洗手间(现代)、卫生间(现代)、盥洗室、化妆间等等。【韩国还有「解忧所」(寺庙厕所)、「梅雨间」(宫厕)、「后间」(一般厕所)之称呼,至於日本就更多了】
古代的厕所,有圂、圊、窖、茅房、庰、灌处、便处等称呼。匽路,即公共厕所。溷轩,是内置坐便器的车载厕所,汉代已出现。
厕所的美称之“雪隐”
电视剧中常出现的“雪隐”代称,源于佛教。宋代的雪窦重显禅师曾在灵隐寺隐修,他掌便所役(净头)三年而大悟,后来在雪窦寺开法,成为云门中兴之祖。因此在禅林,“雪隐”的公案成为美谈,被广为传颂。
在寺院,东向的厕所一般称为“东司”、西向的称为“西净”、南向的称为“登司”、北向的称为“雪隐”“后架”。如今在日本禅寺依然得见此名,厕所一般设在西南角。
“出恭”竟源自明代科举考试?
上厕所,也有很多叫法,如更衣、解手、方便、如厕、出恭。“出恭”源于明代科举,允许考生离开号舍如厕,但需领取一块牌子,上写“出恭入敬”,考生们感戴之下,便称为“出恭”。
说起“解手”的渊源,民间常有“明朝移民押解说”。大家被反绑双手,方便时便称“解手”。但其实源于同音字讹传,将“解溲”写成了“解手”。
中国最早的厕所,出现在5000年前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的遗址。当时的厕所只是一个设于房舍外的土坑,但集中地点排便,迈出了厕所文明的第一步。
到了周朝,人们已经学会将木板子搭在大坑上以支撑双脚,在坑的中间设有漏井,粪便可直接落入池内。后来换成了大缸,入厕这件小事甚有危险。
古人习惯上厕所弹响指,在“腿跨黄河两岸”之前,要弹响指三声,给便便鬼打个招呼。不知晋景公是没有蹲稳,还是没有打招呼,成了掉入厕所中淹死的“第一人”。
猪圈厕所二合一,妥妥的绿色生态
秦汉时,“井圂”取代了大坑,即“猪厕合一”的生态循环厕所,还可以沤出上等的农家肥。直到唐代把厕所与猪圈分开,人们依然不待见猪肉,所以苏轼发明东坡肉,还科普了猪肉的做法。
井圂一般高高地架在猪圈上头,设且有专门的道路和门通向厕所,这也是“上厕所”的由来。为防止猪偷袭,还会放一根棍子。
《史记》载,汉景帝的宠妃贾姬在“上林苑”如厕时,有野猪突然冲进了厕所。幸好酷吏郅都阻拦,刘启差点亲自持兵冲进去。幸好野猪只是共进餐,可吓惨了美人。
而刘邦之所以能在鸿门宴中尿遁逃脱,就是如厕时借助了猪圈那一层的窦洞。所谓能屈能伸,方能成就一番霸业。后来刘备跃马过檀溪,也是以“如厕”为借口逃逸。
后来,他宠爱的戚夫人被吕后变为人彘后,也是扔到了厕所和猪关在一起。人们同情她的遭遇,奉其为厕神。
全能的“厕神”竟然是女性守护神!
别看厕神委身厕所,其前身是殷始祖母简狄,后发展为紫姑、坑三姑娘,职司蚕桑、丰年、生育、吉凶等。旧时正月十五的夜里,少妇与姑娘们要迎接厕神“紫姑”,求问吉凶。
猫奴诗人陆游也曾向“紫姑”扶乩占卜,“岂心考中否,一笑聊相娱”,图个彩头。“妇女之友”苏轼围观“请紫姑”后,写出了走心专访《子姑神记》。
厕神最初源于远古的大母神信仰,以生殖崇拜为核心。在六朝,扮演着女性保护神的角色,是宋代士大夫眼中才艺精绝的红颜知己,也有收获神的影子。
还有一位男厕神,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淮南王刘安。当然,他的存在感很弱,还没有豆腐始祖的名头大。
各民族的“迎紫姑”风俗
满族有歌谣《笊篱姑姑》,白族有“青姑娘祭”,土家族有召“七姑娘”,闽台“关三姑”(关椅仔姑、冬生仔娘、关落阴等),绍兴的灰接姑娘,与普遍的迎紫姑,在文化意涵上如出一辙。
日本人如今依然极端崇拜厕神,她们相信厕神主收获和生育。植村花菜凭借一首《トイレの神様》,爆红日本,歌唱厕所女神,为其供奉吃的,早已是代代相传的信念。
汉代出现了便携式厕所,小便用的叫“虎子”“溲器”,大便用的叫“行清”。民间有汉将军李广醉后射虎石,便发明了虎形溺器,当然也有“厌胜”一说。
为皇上贴身服务的侍中,被戏称为“执虎子”。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霍光,都曾担任过侍中。汉武帝还在在上厕所的时候召见卫青,那画面是在太美,不敢想象。
为何马桶竟成为婚俗中的C位!
由于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祖父叫李虎,“虎子”便改名马子、兽子、恭桶了。当然,一般认为“马桶”“马子”为女性所用。
《封神演义》中,“坑三姑娘”即厕神,掌管混元金斗和金蛟剪,职责是为出生的婴儿化生。凡落地婴儿必须先经过净桶,用金蛟剪剪断脐带。
因此过去的婚嫁民俗中,陪嫁马桶中会放上红枣、花生、红蛋、桂莲子等,也称“子孙桶”“喜神”。全福奶奶还要提着马桶,说一些俏皮的“喜话”。
苏州有“马桶天天出门献宝”一说,马桶便成了家底和品味的象征,朱漆马桶还要让和睦之人绘上五子登科。马桶也被叫做聚宝盆、锦绣格,江南首富沈万三曾亲自为女儿箍马桶。
如今,马桶依然是生殖能力的象征,也成为婚礼上代表“开枝散叶”的c位。福建的顺昌一带,把正月初七确定为“尿桶生日”,即人日,才表示年正式过完了。
金钱限制你对豪华厕所的想象!
贵族阶层,更是有自己的VIP级专享厕所。西汉梁孝王的王后墓中出土了石质坐便器,还有脚踏板、扶手,成为中国冲水马桶的鼻祖。
东汉时,厕所开始分男女,还增设了天窗、排气孔等。
晋代的讲究人还会在厕所内摆上香炉焚香熏,用枣子堵臭气,用“澡豆”洗手。
据《世说新语》记载,晋朝第一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里,厕所内纱帐环绕,即厕床。还有十多位打扮靓丽的侍女列队,伺候更衣,捧着甲煎粉、沉香汁等香料。
石崇的婢女们服侍王敦更衣时,看其神色傲慢,断言其会作乱。在花样炫富的刺激下,狠辣的王敦后来果然叛乱了。
而后蜀的亡国之君孟昶,便盆是用镶满七彩宝石的黄金制成,宋太祖赵匡胤都忍不住感慨如何不亡国。
为何热衷于拜清粪妇为干妈?
宋代的杭州,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有木制的马桶。大诗人黄庭坚当官后,依然为母亲洗涤溺器,被写入了二十四孝。
专门经营“粪业”的清洁工,有自己的粪道和地界。毕竟收集粪溺肥田,获利颇丰,也有效地处理了城市的环境问题。
唐宋时将“倒夜香”叫作“倾脚头”,明清时称清涮工或倒马子、抬夜桶。过去佛山一带,民间有认倒屎婆”的“清粪妇”做“干娘”的习俗,因为她们整日与污秽打交道,邪魔不侵,就具备了保护孩子的法力。
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可谓处女座鼻祖。他用香木,为自己打造了高高的“香厕”。排泄物掉入木格子,立刻会被鹅毛覆盖。仆人在高楼下面守候,随时更换新的木格子和新的鹅毛。可怜他这个洁癖狂,后来被拴在监狱的马桶旁,忧惧愤怒中患脾疾去世。
故宫没有厕所,怎么解决卫生问题?
明清的贵族们,钟爱坐着如厕。故宫中不设厕所,帝后、妃子们使用的坐便器叫作“官房”。锡质官房要与包衬的便凳,配合使用。
木质便盆一般都装有锡质内里,防止渗漏,可以像抽屉一样可以抽拉。盆底还会铺一层干松香木细末,用以保持芳香。
宫女太监则使用铜盆、便盆,完事之后必须用灰盖好,统一交给净军处理。
古代人用什么擦屁股?
纸还没有发明以前,人们是用瓦片或木棍、竹片擦屁股,然后用干净的冷水清洗菊花。
汉末三国时期出现了“厕筹”,即刮屁股的竹片。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和小周后为“佞佛”,曾亲手为高僧削厕筹,还先在自己脸上进行擦拭。
唐代有钱人开始用粗纸,但碍于价格,以及敬惜字纸的传统,多数人依然用厕筹。唐高僧道宣还要求僧众“常具厕筹,不得失阙”。
直到元朝统一中国,出现了厕所草纸,人们才开始大肆用草纸。
朱元璋在皇宫的后勤机构中,专门设立了宝钞司,专门提供厕纸。还一度使用锦帛,重八不得不说你还是漂了……
《红楼梦》中,刘姥姥觉得腹内一阵乱响, 忙的拉着一个小丫头,要了两张纸就解衣。可见明清用厕纸已成为共识。
一部如厕的发展史,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史。
原创文章,作者:74612342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ssaaa.cn/article/27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