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写作业天天打骂孩子

读过那么多道理,明白了那么多方法,却总是做不好。不是你不想,而是因为正确的路太难了。

每一个人在初为人父母的时候,总是想着我们一定会好好的教育孩子,不再像我们父母辈那样打骂,粗暴的对待。

一开始是做到了耐心温柔,时间长了,发现自己的付出并没有获得回报。孩子还是那个孩子,他还是会调皮不听话,撒泼耍赖,磨蹭拖拉,让你温柔不起来。尤其在做作业的时候,气出心脏病的例子并不鲜见,而你会发现越发火效果越差。

我相信每个家长都想做一个温柔平和的家长,就如同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想做一个父母心中的好孩子。

因为写作业天天打骂孩子

那为什么就是忍不住呢?实际上,是因为人类本身并不是一个完美体,之所以我们想做到温柔平和,是因为温柔平和很困难。

这种品质如此的难以达到,是因为我们人类,有很多容易达到的缺点。比如每个人都喜欢懒,希望用简单的方法达到目的,有人说过,懒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因为懒,人类发明了机械,因为懒,人类发明了很多走捷径的办法。

但是情绪是没有捷径的,所以愤怒的情绪更容易成为我们的选择。因为简单直接,不需要经过理性就能爆发出来。

因为写作业天天打骂孩子

面对弱小的孩子,当你第一次发火的时候,一定是有效的,比讲一百遍道理还有效。第一次面对家长的这种情绪时,孩子是蒙圈的,自然跟着指挥走。但是时间长了,我们会发现,越来越没有效果。因为人类进化了数万年,会自有一套防御系统,去保护自己不被压力压垮,孩子的防御系统建立了。于是火发多了,会越来越不起效果。

因为写作业天天打骂孩子

我们先放开这个困扰所有人的哲学话题,一起来看看理性的知识。说到这里,肯定有些家长开始头疼了,又要讲道理了。您看,您的孩子在您唠叨的时候应该是一样的想法,又开始讲道理了。如果我们都做不到,那么怎么奢求还没发育完全的孩子做到?

先说一个我们初中生物课一定知道的道理,叫条件反射。

19世纪的时候,巴普洛夫发现了狗的条件反射,那就是每次喂食狗的时候,先摇一下铃铛,然后再开始喂食。时间长了,只要一摇铃铛,不给狗狗喂食,狗狗也会忍不住流口水。

因为写作业天天打骂孩子

这是一种生物进化的本能,在理性思考之外,用来躲避危险获得生存的技能。

我们每个人都会具有这种本能,如果有个婴儿,你在他小时候,放一个小毛绒玩具比如小兔子在他身边,一点都无害。

但是如果他玩小兔子的时候吓他一下,比如敲个巨响无比的锣。此生以后,这个孩子一辈子都会害怕兔子,因为这个兔子不是毛茸茸的可爱兔子,而是和巨响夹杂在一起的恐怖的兔子。

甚至到后来,只要是毛茸茸的物体,孩子都会感到恐惧。这不是思想实验,而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真实实验——小艾伯特实验

因为写作业天天打骂孩子

了解了条件反射,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大脑的运作机制。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战斗—逃跑反应,这是所有动物都有的一个本能反应。

人类大脑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大脑额叶代表的理智脑,负责思考,意志力。另一部分是以杏仁核为代表的情绪脑,负责本能反应。

因为写作业天天打骂孩子

当人类遇到压力的时候,会优先触发情绪脑,释放肾上腺素,去战斗或者逃跑。这时候,身体的血液会优先供应四肢,以应对接下来的行动。

我们的大脑重量仅仅占体重的2%,而消耗的能量占全身基础代谢的25%。

当情绪脑砰地一声打开,血液加大供应四肢时,大脑血液供应就会不足。那么孩子脑子就会发木,你会发现他连无比熟练的数数,都可能会战战兢兢,磕磕巴巴,更不要说去做作业了,导致做作业的时候越吼效果越差。

因为写作业天天打骂孩子

这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事情是在这个恐惧的情境下,时间长了孩子会形成条件反射。把作业等同于父母的怒吼责骂,他会深深的记住,我学不会,我不爱学习。时间一长,学习和逃避会关联在一起。

各位想一想,当你在工作中面对一个气场很强大又喜怒无常的领导,你是不是战战兢兢,唯恐出错,但是越害怕越容易出错?

或者当你第一次走上演讲场地,向着全场上千人做演讲,是不是非常想逃跑,这就是触发了战斗逃跑反应。

而我们成人会用理智脑战胜情绪脑,慢慢的就能够适应这些。孩子的问题是,他们的大脑额叶还没有发育完全,大脑负责理性思考的前额叶皮质直到17岁左右才会到达高峰,其后进入缓慢发育状态,直到25岁左右才能完全成熟。让中学以前的孩子用理智克制情绪是非常困难的,这是由生理状态决定的。

因为写作业天天打骂孩子

那我们就听之任之,进行佛系育儿么?

当然也不是,如果我们进行佛系育儿,一样会有问题。

如果孩子非常聪明,很容易跟上学习进度,问题不大。

但是一旦孩子学习有困难,这时候我们听之任之。时间一久,班上孩子都会,自己不会。会给孩子心理暗示:我不够聪明,我学习不好。

那么就完了,他会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学习上的差生,没有办法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自信在我们学习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驱动力。

因为写作业天天打骂孩子

所以育儿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对父母的要求很高。并不是如长辈所说,添双筷子就行,那种养法,是要有足够的人口基数的。一家七八个小孩,说不定有一个天赋异禀的脱颖而出。

而现在我们就一两个小孩,基数达不到。那就需要我们自己多做一点事情。

看到了这里,如果还没生孩子的,是不是会想,我再也不生了。你看,这就是战斗逃跑反应,看多了同类文章,会变成条件反射。

孩子是一种非常棒的人生体验,前提是你对这件事情不要作为一个负累,也不要给孩子寄托你未完成的梦想。你把他作为一个开放的角色养成游戏,你会发现,这个养成游戏给你的反馈会是最好的奖赏。

原创文章,作者:74612342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ssaaa.cn/article/30478.html

(0)
74612342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