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天下父母心是谁写的

这句话可算是耳熟能详了。特别是在今天的中国,父母一辈子的积累都只为了孩子出人头地,有些家庭并不富裕,省吃俭用把孩子供出来,送出国,甚至负债累累。

又或是父母的钱来路不正,好比那个爆红过的曲某,母亲贪污3.5个亿,自己出国嫁给国外市长,回头还替母亲喊冤——非常魔幻的新时代反噬国家的代表。

我们听到这些事情,总难免感叹一声“可怜天下父母心”。

毕竟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就是为孩子无条件付出,这种传统的认识虽然在慢慢改变,但是实在太过强大。

也正因为如此,这句“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咱们这个社会形态里,激发了为人父母的国人最大共情,为天下百姓所传颂。

“可怜天下父母心”最初的作者是谁,原诗是什么?

我们讲诗歌的时候就说过,唯有歌颂人类共情的作品,才具有打动一代代人,流传超越时代的特质,成为经典。

按照中国人对文人的态度,如果一位文人人品有问题,或者在社会共同认知上被盖棺定论为反面人物,那么他的作品同样也会被打成“臭狗屎”、“毒草”,予以禁、封的待遇。

历史上有很多在文艺上出类拔萃的人物,因为官声、或者名声被忽视、败落。比如宋之问的诗,蔡京的字,等等。但是恶人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叹、情怀同样存在和普通人共情的时刻。

如宋之问的《渡汉江》,不管他再如何恶名昭著,猥琐遭弃,也不能遮掩住这简简单单二十字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诗人的才情。

“可怜天下父母心”最初的作者是谁,原诗是什么?

“可怜天下父母心”也是如此。

它的作者为天下人所恨久已,就是垂帘听政,残酷宫斗,镇压天国,对外求和,丧权辱国的老佛爷——慈禧太后。

当然,历史记载向来是两面的。

其实慈禧太后的政治手段是干练的,任用张之洞、李鸿章等人,镇压太平天国,发展洋务运动,适当变革维新,造就了“同治中兴”。

奈何国门已开,天下早已不是闭关锁国之天下。近代中国的灾难,慈禧脱不了干系,但也是时势使然。

不过在老百姓层面,经过多年的教育和宣传,提起老佛爷,没有不恨的——好像我们今天被美国佬欺负也是因为她的缘故。按照国人的非白即黑的习惯,这样一个人,自然不应该有什么作品值得我们宣扬。

“可怜天下父母心”最初的作者是谁,原诗是什么?

不过这句“天下可怜父母心”太打动人了,大家自然就使用了,只是对写她的人就不屑提起。

1867年,慈禧的母亲六十大寿,而她忙于国事,无法到场(这是正常的,毕竟是外戚),就送了很多礼物,还写了一首诗,裱好派人送过去,以表达自己的心意。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就是一首古体诗,纯粹是抒发老佛爷个人感情,也没有平仄要求,只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诗的前三句,特别是首句,口语得有些打油诗的味道。

但是它说的是大道理,而且创作发自真情,世间作品,怕的就是一个“真”字。

“可怜天下父母心”最初的作者是谁,原诗是什么?

因为真感情是发自内心的,是所有人都有感受的。首句虽然是喊口号,但是在我们这个“百善孝为先”的国度里,这种口号并不肉麻。

第二句写父母为孩子的生活操碎了心。第三句意思一样,但是转入了心力耗竭。第四句发出终极感叹。

慈禧太后作品虽是写给老母亲的,又何尝不是感叹自己为了挽晚清于狂澜,帮助同治皇帝治理天下操碎了心!我们现在都说她是软禁了皇帝,其实从她的角度来看呢?

当然我们不需要去理解她的心情,历史早已板上钉钉。

但是在给老母亲写诗的那一刹那,她未必不是在感叹自己运虽贵,命多舛。

毕竟她也是个母亲啊。

“可怜天下父母心”最初的作者是谁,原诗是什么?

七个字流露出的感情是真的,不管是谁写的,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打动每一个以孝为本的中国人,因而迅速流行起来,直到成为一句俗语。

相对而言,前三句因为十分普通,再加上慈禧本身的恶名所遮掩,大多数人引用这句话的时候就以为是来自民间的俗语,也就没人追究它的出处了。

恶贯满盈,亦有佳作。和善好人,未必好文。

历史任人评说,诗歌、文章只是我们去观察历史、人物的一个角度。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原创文章,作者:74612342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ssaaa.cn/article/4226.html

(0)
74612342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