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更倾向于那些根植大地的现实主义作品。
不热心锦上添花,乐于雪中送炭。诺贝尔文学奖愿意颁给那些不太流行的优秀作品。
看作家的创作成就看两:数量和质量。
阎连科、余华、残雪、贾平凹都是当中国代杰出小说家。
这几位都是高产的高水平作家。持续输出优质作品的能力,体现一位作家的创作力和把生活经验转化成文学素材的能力。
莫言塑造的人物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故事更曲折生动。有人说中国当代作家中最能创作故事的就是莫言和金庸了。
余华就不够高产,只有《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确实好。
鲁迅先生就认为,中国的批评家不靠谱。文人相轻很有传统。莫言刚一成名时,业内人士的评价还是看到他的创造力的,称他为“莫旋风”,出版界也认可,一时之间只要是莫言作品,出版商都愿意出版。
等到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名声暴涨,骂声也随之而来,这就是成名的代价吧。现在网络词汇中的“出圈”一词,说明一旦名气大到“出了专业的圈子”,就会有其它行业的人士,用其它专业的评价标准来品头论足。
鲁迅先生还说过:“现在还将厨子来比,则吃菜的只要说出品味如何就尽够,若于此之外,又怪他何以不去做裁缝或造房子,那是无论怎样的呆厨子,也难免要说这位客官是痰迷心窍的了。”
“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艺术有自己的缪斯。文学家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现实,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关系,描绘时代背景,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抒情性就够了。对国民性的批判还有人比鲁迅先生更深刻吗?连莫言自己也说:他愿意用自己的所有作品换一部《阿Q正传》。
在严肃文学式微的当代,文学家想把作品写的具有文学性就不容易了。
原创文章,作者:千年等一回,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ssaaa.cn/article/14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