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地区的郑国渠,战国时期秦国历时十年修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智慧的结晶,是至今仍在使用的一项规模宏大的水力灌溉工程,其在中国水利史历史上的地位堪与成都的都江堰相媲美。
秦国为何要修这么大的一项水利工程的修建?被称之为“世界第一奇计”的水利工程背后有着令人叹息的历史故事。
一、韩国出“奇谋”,对秦国发动民疲财尽的“特殊战争”
紧邻秦国的韩国,在不断割地、献城后,仍然面临被秦国灭亡的危险。
公元前246年,韩惠王派出有名的水工郑国为间谍,到秦国去帮助秦国兴修水利工程,执行“疲秦之计”。郑国到了秦王政大力游说,极力主张去一条引泾水到关中平原150公里长干渠,这项工程在当时是浩大灌溉工程。
秦王政不知道是计,欣然同意并开工了这项工程。在工程修到一半的时候,因为工程浩大,既要开山又要劈石,按照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简直就是和现在登月工程难度一样,所耗费的财力和物力使秦国有点吃不消了,此时,秦王政才回过味来,感觉到韩国来的郑国其正真目要用浩大的工程拖垮秦国。
二、“阴谋败露”,郑国面临杀头
在工程半途中,韩王计谋泄露,秦王政怒气冲天,叫人把郑国绑来,对他说:“你的身份我已经知道了,今天就是你死期。”说完让武士把郑国推出去砍头。
此时,郑国渐渐冷静下来,对秦王政说:“秦王,听我一言,再杀也不迟。”
秦王政强压怒火,喊了一句:“说。”
郑国道:“当初韩王是派我来做间谍时,我就没打算或者回去,但是,水渠修成所用的时间,只不过‘为韩延数岁之命’,而是‘为秦建万世之功,这个水渠一旦建成,将有助于秦王统一霸业”。
秦王政想了想,觉得郑国说的有点道理,这个浩大劳民伤财的工程修了一半,如果中途放弃了,那不是等于竹篮打水一场空吗?索性不如搏一把,如果水渠修成功了,说不定能使关中平原沃野千里,这样也为秦国灭六国,提供经济支柱。
秦王政对郑国说:“先暂时留你一条命,如果水渠修不好,我杀你三族”。然后,让郑国继续主持这项工作。
三、建立“万世之功”
郑国带领水工们昼夜查看地形,绘制图册,为保证灌溉用的水源,郑国采用了独特的“横绝”技术,就是通过拦堵沿途的清峪河、蚀峪河等河流,让河水流入郑国渠,使得河流下游的土地得到改善。郑国渠巧妙地连通泾河、洛水,取之于水,用之于地,又归之于水,就在今天看来,这样的设计也可谓巧夺天工。
史书记载,秦国前后大约花了10年时间,在公元前226年,这项浩大的工程才算竣工,后世为了纪念郑国,就称之为郑国渠。郑国渠修成以后,灌溉土地四万顷,可以供养四百万士兵。
四、后世评论
韩国此计,在《孙子兵法》里叫“役诸侯以业”,找点事给他干,耗费他的人力财力,让他没有余力开展军事行动。比如日本战国,德川家康要役丰臣家族以业,就让淀夫人和丰臣秀赖母子修庙宇,目的是耗尽他的钱财,让他没钱招募军队。
台湾学者柏杨评论说:
战国时期,苏秦打算叫齐王国没落,用的是使他们把国力浪费在堕落性的消费行为上,诸如盖皇宫宝殿,开辟御花园、动物园等。而韩王国干的勾当,却是使敌国投资到建设性工程上,实在不可思议。犹如一只老虎逼门,不想办法擦枪磨刀,反而每天引它去五里路外去吃一只小羊,希望它跑得疲倦,没有力气再吃,却没有想到它会一天比一天更为雄壮。一个国家拥有这样智商的统治阶层,如果不亡,简直没有天理。
原创文章,作者:74612342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ssaaa.cn/article/33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