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棺人不抬三种棺

抬棺,顾名思义就是抬棺材。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会不理解,为什么要抬棺材。毕竟在中国大陆地区大多数城市已经实现火化,陵园安葬。不仅规整,而且干净。也节省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可能很多00后的孩子们都没有见过棺材的样子。但是在中国仍然有很多偏远地区实行土葬。在土葬的过程中,平原地区可以将棺木通过车辆运送到墓地,进行土葬。但是在山区,道路不便,多为山地,要想将棺木运送到墓地,便只有通过人力抬送了。

既然要说抬棺,首先给大家说一下一般棺木的材质、重量以及抬棺人员配比。


抬棺人不抬三种棺


棺木的材质主要有三种,1 金丝楠木 2 松柏木 3 杉木。金丝楠木作为古代帝王将相的御用棺木,树种极其珍贵。且金丝楠木已经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那当下老百姓肯定是用不了的。至于权富人家,那另当别论。我不做定论。所以老百姓用的棺木多为松柏木和杉木。他们三者的共性就是防潮,防虫,质地坚硬。区别在于一个比一个的防护级别更高一些。再说重量,松柏木一副棺木的重量大约在800-1000斤左右(根据木头的干湿有很大区别),加上逝者,一副棺木大约在900-1100斤左右,棺木里面会放入一些随身品。而杉木就相对较轻了,一副棺木的重量在500-700斤左右(根据木头的干湿有区别),加上逝者,一副棺木大约在600-800斤左右。最后说一下抬棺木的人员配比,一般是一组8人,一般两到四组。根据路程的远近及难易程度会有不同的安排,筹备。为的就是保证棺木顺利的运送到墓地。毕竟逝者为大,不能在中途出现任何闪失(至少我长大的这30年,在老家见了很多的抬棺事件,从未有一起闪失)。

抬棺人在我们村里,像是一种本家男子必须要会的本领。他是也不是一种职业。村里有老人,基本都得回去,但回去了也没有工资。这是一份只付出,却根本不求回报的职业。毕竟在我们老家,老人们嘴里念叨的始终都是,家家都有老人。如果后生不抬棺,那之后的老人老了,走了。该怎么办呢?所以这个习俗从我记事起就一直流传了下来。一直流传到我。随着农村耕地,林地的回收,也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允许土葬。加上这几年农村发展的也越来越好,道路通了也铺上了水泥路,沥青路,不知道以后我的儿子,孙子,还会不会也有这样的经历。

其实说到底,抬棺在整个中国大地是一种传承,是一种文化。是对逝者的尊重,对活着人的告慰。这种文化已经在城市范围内消失殆尽。也有人说这是一种传统的陋习,浪费了土地资源,浪费了人力资源,喜丧白事还的大办三天(年龄>84岁离世,叫做喜丧),也浪费了粮食。但回味人的一生,不就是空空的来,在空空的走吗?只是让后人花上三天的时间来送逝者最后一程,缅怀最后一面,倒也符合人之常情。

最后再说一下抬棺文化。抬棺文化至少目前是我见到的村里文化最正派,最具有现代企业文化的天花板。所有人,不管你身居何职,官封几品,商业的娇子,业界的名流,回到这个村里,你都的听村里老一辈人的安排。这个职业不容许你推辞,且无偿付出。只因为你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你家里也有老人,你始终是这个村里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原创文章,作者:74612342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ssaaa.cn/article/11222.html

(0)
74612342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