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令。芒种这天,太阳黄经达到75°,在每年公历的6月5日到6月7日完成交接。芒种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的《周礼》当中,其中记载到:“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清代《岁序总考》中亦说道:“芒,草端也;种,稼种也。”芒种顾名思义就是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此时气温逐渐升高,又是雨季,所以雨量充足,空气湿度很大。同时“芒种”到来标志着又一轮农忙的开始。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正是收割小麦之时,南方地区则是种植水稻的适宜时节。如果错过此时节,种植的农作物的收成将大打折扣。所以芒种在古代的农耕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时令。
众所周知,芒种一过,就迎来了下一个节令–夏至,夏至以后,白天时间慢慢变短,夜晚时间反而变长。到了冬至则相反,这就是大自然中季节的轮回交替,是固有的规律,不会改变。民间有句俗语:“过了芒种节,夫妻各自歇”。从字面意思来看不难理解,就是芒种节气结束后,夫妻两个就各自歇息,这是什么原因?要歇息多久?具体有什么说法?
俗话说:“夏至阴生,冬至阳生”。芒种作为午月的开始,同时也是阴气的开始,是一年当中阳气最强盛的月份。五月中有几天为天地交泰日,在古代的农耕时代,但凡五月来临之际,妇女都会回到自己的娘家居住一个月,避免夫妻同吃同住。夫妻为阴阳的象征,午月是阳气强盛之际,古人在这方面有很多讲究。《黄帝内经》记载有云:“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日,是天地之气交合之日,男女不可行房”除此之外他们也非常在意五月出生的孩子,因为五月被认为是恶月,所以古人把五月出生的孩子称之为“五月子”。
“过了芒种节,夫妻各自歇”还有一个说法,芒种节气忙着收割庄稼、忙着播种,是一年当中最为忙碌的时候,在古代的北方地区,人们收割小麦的时候没有可以借助的现代化机械,全靠人们的双手,收割完成之后还要脱粒、晾晒,一系列的操作全由人工完成,可想而知有多劳累。而且天气炎热、辛苦劳作了一整天,晚上只想好好休息,夫妻各自歇息,既能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好的休息,也能有精力投入第二天的劳作当中。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在收割小麦都是靠机器设备,极大地降低了人工精力的投入,收割完的小麦直接就装进车里拉回家晾晒,不仅省时省力,还不会影响收割的粮食作物的成色和品质。不会损伤皮毛。南方地区也出现了插秧机,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人们也不用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更不会累到精疲力尽的地步。所以民间流传的俗语“过了芒种节,夫妻各自歇”的情况也不会再出现了。
原创文章,作者:74612342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ssaaa.cn/article/24418.html